近日,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新能源系列深度研讨会·绿氢专题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我国绿氢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绿氢产业发展,从理论、技术、政策、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交流。
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新能源系列深度研讨会·绿氢专题会现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刘世锦主持会议并指出,近几年绿氢的技术发展很快,出现多种技术路线。在彼此竞争时,政府不要当裁判,而要通过制定标准进行引导。哪种技术路线更有竞争力,最终应由技术发展和市场选择决定。刘世锦认为,绿氢产业链要尽快降低成本。当创新产品比原有产品的成本还低时,才有市场竞争优势。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是,降低成本要计算采用新技术对减碳的贡献,这样新技术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与会专家围绕绿氢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清华化工催化中心主任、碳中和主席教授唐军旺表示,目前国内在太阳能制氢上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他认为,生产、运输和存储是绿氢发展的重点问题,一方面,一旦制氢形成规模经济,绿氢价格就会随着产能提升而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利用甲醇和氨运输、储存氢气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氢储运手段,因其具有存储时间长、运输效率高、制造原料丰富、运输存储简便、成本价格低等显著优势。
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认为,目前,氢燃料电池车因具有发电效率高、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等优势而引起广泛关注。从西方国家的实践来看,氢能没有产业化的原因在于氢气储运成本太高及封闭空间易爆炸,不适合做能源载体。而绿色甲醇在成本等各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也可以解决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和冬天续航问题,是绿氢最好的储运载体。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氢能学会(IAHE)副主席毛宗强表示,在中国实现绿色氢能产业链的经济性需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氢能的政策、法规和标准,适合绿色氢能产业链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有助于提高绿色氢能产业链的经济性;二是技术进步,氢能产业的经济性依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三是规模化与国产化,有助于改善绿色氢能产业链的经济性。
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叶思宇说,目前,氢行业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严峻的成本挑战,而规模化和进一步的技术进步以及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将带来成本的迅速下降。同时他指出,氢行业的快速发展依赖于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整合和创新。未来氢能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工程化验证,政、产、学、研的结合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支持非常重要。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原董事长林辉指出,氢能产业的发展动力,由产业技术、产业政策、产业金融构成了三重螺旋,三者之间相互推动,协同演进。未来我国的氢能成本可能降低到平价,市场化的投资路径是研究的关键所在。按照国际标准,氢能市场化交易可以成为一个符合国际资源减排需要的标的,并建设成为具备数字化基础、金融化操作和国际化视野的交易机制。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办公室主任罗宏认为,氢能相对其它能源起步较晚,产业化程度较低。未来要将发展氢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从科技、经济、行政、金融政策层面同向发力,形成支持氢能发展的合力。如在国家层面,通过碳税、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刺激氢能发展,并集中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
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能源专家、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翟永平表示,推动氢能发展需要获得全社会的支持。他提出推动腾讯等科技企业发展绿氢的建议:一是利用数字化技术监测、溯源绿氢生产的整个过程,测算绿氢的“绿色化”程度;二是通过资金支持助力氢能产业的某些环节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三是推动氢能与传统能源等其他能源融合发展,从而共同推动碳中和。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蒋利军说,脱碳的需求和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是氢能发展的基础,发展氢能要综合考虑能效和成本。同时还需要在一些核心技术和装备上寻求突破。他认为,在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制取绿氢就地规模利用,并形成一整套的标准规范然后逐渐进行推广,可以提高自然资源以及资本的有效利用水平。
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高级工程师鲍威指出,鉴于氢的产品属性,未来在制定相关标准和评价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深化相关问题研讨,包括组织专家讨论等;二是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考察氢的碳排放;三是提请关于不同技术路线制氢的核算方法的国家标准的立项,四是同步研究绿氢评价方法和具体评价指标的要求。
德国博众智合(Agora)能源转型论坛中国区主任涂建军从国际能源发展以及能源转型历史规律角度对氢能发展进行分析。他指出,未来中欧在氢能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需要找到双方都能接受且能够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展望未来,未来欧盟清洁能源转型更多的需要在立法与标准领域进行输出,这是中欧合作的一个可能方向。
宝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石锦轩介绍,宝丰选择电解水制氢的原因在于,利用电解水制氢可在源头上将氢制备通过绿氢的形式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他结合宝丰发展实际提出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一是强化政策层面的支持,二是加大氢能全产业的科技攻关,三是加快氢储运特别是燃料电池等涉及到材料科学领域应用端的发展步伐。
隆基氢能副总裁王英歌认为,从光伏产业视角来看,氢能发展的核心是降本增效。同时,还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氢能的转换效率。从产业链视角来看,当前制氢设备的上游环节不配套且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下游的储运也不配套,亟需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链。此外,氢能的发展需要政策助力,如可借鉴光伏领跑者示范的政策,鼓励企业尝试运用各个环节的先进技术,并给予相关企业“一站式”的审批政策。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表示,出于“双碳”目标的要求,能源安全、产业发展以及未来新能源可及性的考虑,新能源发展迫在眉睫。与其他的新产品、新技术一样,发展新能源既要遵循科学规律,也要遵循经济规律。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发展新能源具备规模优势、后发优势以及体制优势等优势,针对多种技术路线和方案,要以结果为导向交由市场、企业、消费者进行选择。
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新能源系列深度研讨会·绿氢专题会现场
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新能源系列会议为深度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官员、企业家、金融投资机构,交流碳中和领域技术研发、市场开发、政策制定等重要议题,搭建产业合作平台。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