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寒冬(汽车行业寒冬之下 胡绍航)

作者:来淘车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今天给各位分享汽车行业寒冬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汽车行业寒冬之下 胡绍航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汽车目录一览:

2019车市最冷寒冬:前五大车企销量全部下跌,谁来重启增长引擎?

国内 汽车 市场的寒冬,比想象的还要更冷一些。

近日,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发布统计数据,上半年国内 汽车 生产1213.2万辆,同比下滑13.7%;销售1232.3万辆,同比下滑12.4%。行业普遍预计,2019年国内 汽车 产销将迎来连续第二年负增长。

自1990年以来,中国 汽车 产业狂飙突进,成为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之一,而中国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 汽车 市场。无论是国产、合资还是进口品牌,每一位玩家都从这场野蛮增长的消费盛宴中赚得盆满钵丰。

但好日子在2018年戛然而止,车市“寒冬论”不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成为每一家车企都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Part 1 寒冬之下,无人幸免

车市降温,竞争力较弱的小众品牌首当其冲。

2018年,Jeep在中国仅售出15.5万辆,同比下跌23%;“东瀛宝马”斯巴鲁在华销量仅为2.48万辆,同比下滑19%;曾经创下近8万辆年销量的个性小车Mini,去年销量跌破2万辆;阿尔法·罗密欧更是惨淡,去年在中国仅售出4000多辆。

大众、通用、日产、丰田等主流大厂境况略好,但也陷入了增长停滞乃至下滑的窘境。2018年销量前五的车企中,上汽大众仅比2017年增长了0.1%;一汽大众的增速也只有4.1%。上汽通用的销量萎缩了1.5%,上汽通用五菱则下滑了13%。只有吉利实现了20.3%的逆势增长。

2019年上半年,在中国经济整体放缓、GDP增速创下27年来新低的大背景下,车市未能迎来暖春,销量前十的车企中有7家销量下滑,而TOP5车企无一幸免。

其中,上汽大众销量同比下滑0.3%,一汽大众下滑9.3%,上汽通用下滑13.1%,东风日产下滑1.7%。吉利未能延续去年的增长势头,销量同比降低19.1%。

消费者收缩购车预算、更加审慎,让车市竞争愈发惨烈,价格战成为常态。几乎所有品牌都打出了降价牌,而二线品牌的降价幅度比以往更高,奇瑞路虎、吉利沃尔沃等部分车型的优惠幅度常年在10万元以上。

但对于毛利润已然十分微薄的各大主机厂而言,降价促销显然并非长久之计。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换一种活法正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选择。

Part 2 牵手AT,布局移动出行

“互联网化”是车企多年以来的口号,但与车联网等仍处于初级阶段的技术应用相比,车企与互联网出行服务的嫁接显然要务实得多,商业模式和变现路径也更加清晰,从而成为各大车企的优先选择对象,频频落子这一竞争激烈的赛道。

2018年11月,上汽集团推出“享道出行”,进军网约车市场,当年底在上海试运营。享道出行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其注册用户已经突破240万,并于本月向郑州和苏州两座城市扩张。

2019年1月,江淮 汽车 旗下的“和行约车”在合肥上线,计划在今年内投放1万辆新能源车型。6月,广汽旗下的“如祺出行”在广州上线,宣称将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稳扎稳打再推向全国”。

主机厂布局移动出行,除了丰富业务构成和收入来源外,更看重的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尽可能减轻销售和库存压力。这也决定了车企背景出行服务的一大特点:均为“自营车辆”,亦即主机厂自有品牌、自产自销的车型。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对于 汽车 行业的反向渗透,车企们正在重新审视自身在出行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分工。

7月22日,T3出行在南京正式上线,背后支持方包括一汽、东风 汽车 、长安 汽车 三大重量级车企,堪称豪华。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一年前,三大央企即已达成携手推出移动出行服务的协议,但直至今天方才落地,原因或与等待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有关。

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3月,腾讯、阿里、苏宁等互联网巨头分别斥巨资入股T3出行。其中,腾讯、阿里联合另外三家公司共同认缴出资22.5亿元,出资比例23.06%;苏宁认缴出资17亿元,出资比例为17.42%。相比之下,三大车企出资额均为16亿元,各占比16.39%。

从车企角度来看,引入互联网领域的合作伙伴,除了获得资本助力外,还能够充分利用后者的品牌势能、技术能力、线上线下运营经验等,自己则可以更加聚焦于车辆的生产与交付,更好地发挥优势。

而在互联网企业看来,联手主机厂布局出行服务,或许是打破滴滴垄断、重塑互联网出行市场格局的剑走偏锋之举。

与拥有哈啰出行的阿里相比,腾讯在与滴滴的关系愈发微妙后,打造自己的“出行舰队”的意愿愈发强烈。除了大手笔入局T3出行外,腾讯还是如祺出行第二大股东,将在政策资源、行业经验、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方面提供支持。

不过,车企加持下的新兴互联网出行平台尚难以对滴滴、首汽等构成实质挑战。在严格的政策监管下,无论是城市覆盖、车辆司机人数和用户规模,新的挑战者们仍有很大差距需要追赶。

Part 3 谁来重启增长引擎

拥抱互联网出行,能够让背负销量重担的车企获得喘息之机,而全面转向新能源,则可能是车企们重启增长引擎的胜负手。

在政策层面上, 汽车 产业“电动化”已经获得全方位的力挺,包括2035年禁售燃油车、国六标准加速推行、双积分等。而从实际销量来看,2019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销逆势增长,分别完成61.4万辆和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5%和49.6%,足以为主机厂增添信心。

作为最早启动电动化转型的厂商之一,比亚迪今年上半年销量达14.08万辆,增幅接近100%。同一时期,北汽新能源售出5.4万辆,同比增长263.6%,在北汽自主品牌中的销量占比达到70%,比去年同期提升30多个百分点。

头部车企同样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冲刺。一汽大众宣布2019年将推出4款新能源车型,占所有新车型的一半;上汽大众则出资170亿元,计划在上海建设一座新能源工厂,生产多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预计2020年10月建成投产。

与此同时,随着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的崛起,部分传统车企正在以一种“为别人做嫁衣”的方式寻求自我救赎。

去年12月17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以6.5亿元将持有的重庆力帆 汽车 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后者控股方是车和家(现已并入理想 汽车 )。这笔交易堪称双赢:理想 汽车 获得整车生产资质,而主营业务长期萎靡的力帆则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流动资金,并获得了参与理想 汽车 未来融资的机会。

李斌的蔚来 汽车 选择与江淮 汽车 联姻。今年3月,蔚来 汽车 宣布取消嘉定自建工厂计划,继续由江淮 汽车 代工生产ES8和ES6车型,以绕开造车资质难题。不过,最新消息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产能,蔚来 汽车 第二工厂将在北京亦庄开发区正式落地,而亦庄国投将领投蔚来中国的100亿元融资。

小鹏 汽车 则牵手了正处于至暗时刻的海马 汽车 。因连续两年亏损,海马 汽车 遭到深交所退市风险警示,甚至不得不“卖房求生”,与小鹏的合作或许能够为其赢得喘息和调整的机会。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爱驰 汽车 入股江铃,在终于获得生产资质的同时,也通过接盘江铃为原先的大股东长安 汽车 解围。

但在行业人士看来,车企向新能源转型,并不能在短期内彻底扭转市场颓势。

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连庆锋近期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新能源 汽车 补贴退坡,但成本还没降下来,2025年才有望持平,行业还要经历5至6年的阵痛期。同时,传统车企的降价潮,也在挤压新能源 汽车 市场。

变革已经开始,路阻且长。

欧洲能源“寒冬”下汽车业危局该如何度过?会连累中国吗?

我认为欧洲的汽车制造企业,已经无法在此次能源危机当中度过。只能够选择转移制造中心,才能够有机会度过罢了。欧洲的能源危机,是不可能会连累到中国。

能源对于欧洲国家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欧洲国家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在能源储存量方面,远远不足,国内民众最基本的需求。所以欧洲只能够选择从美国以及俄罗斯地区进口,但是这也容易导致站人员方面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限制。

欧洲能源“寒冬”下汽车业危局。

由于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欧洲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制造已经陷入了瘫痪。尤其是欧洲的汽车制造企业,由于缺少足够的能源。导致欧洲的制造业成本不断增加,所以很多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开始离开欧洲地区。将所有制造中心转移至其他地区,一直来躲避欧洲地区高额的人员成本。在当前能源危机之下,欧洲汽车行业的危机越来越明显。

只能够转移制造中心。

我认为欧洲制造企业要想度过此次危机,只能够选择离开欧洲地区。比如中国以及美国,便是欧洲汽车制造企业最好的选择。其实不单单只有汽车制造企业,欧洲地区的食品生产企业以及化工行业,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带来的后果,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定价。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物价上涨的情况,通货膨胀现象正在不断的加剧当中。

不可能会连累到中国。

至于是否会连累到中国,我的答案是完全不可能。因为我国在能源方面的需求并没有出现短缺,无论是天然气或者石油,在价格方面长期以来都保持在平稳的地步。虽然出现了短时间之内的上涨,但是相比欧美地区的上涨幅度而言,中国地区的石油价格上涨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

欧洲能源“寒冬”下,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首先会增加汽车行业的制造成本,从而导致汽车行业的销量大幅度下降。其次,会影响到汽车行业的发展。

汽车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购买汽车之前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同样我国在汽车方面领域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汽车领域方面的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技术以及充足的能源。

欧洲能源“寒冬”下,汽车行业遭受损失。

对于欧洲国家而言,能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欧洲国家要想在经济以及制造工业方面有所进步,必须要有充足的石油以及天然气。但是随着俄乌战争局势的恶化,导致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劣。所以欧洲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能源危机,国内的汽车行业以及其他制造行业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汽车行业的制造数量大幅度下降。

首先能源危机的出现,直接导致欧洲国内的汽车制造行业每年生产的数量正在不断的下降当中。根据相关媒体估计,如果能源危机持续加剧。那么会直接导致国内的汽车企业制造数量,下降275~300万辆左右。严重影响到了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汽车行业的发展将会遭受重创。

其次,如果能源危机持续加剧。那么会直接导致欧洲的汽车行业发展陷入困境,并且在很长的时间之内都得不到任何发展的机会。这对于欧洲汽车制造行业而言,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因此必须要改善当前能源危机的状况,同时也应该要降低能源价格。但是说的容易,做的难,改善能源危机情况要面临很多的问题。

汽车业寒冬中,全球车企已累计裁员3.8万人,数字还在增加

几乎没有一家车企能躲过这场行业“寒冬”。

前有捷豹路虎、日产、特斯拉、通用 汽车 等公司传出裁员消息,后又有戴姆勒、本田、福特等车企加入裁员或业务重组的大军。短短的六个月内,从美国到德国,从英国到加拿大,全球车企已裁员至少3.8万人,并且这一数字还有继续增长下去的态势。

以美国“百年老店”福特 汽车 为例,虽然其已在本周一宣布为降低成本将裁减7000名员工,相当于削减公司全球带薪劳动力的10%。但在摩根士丹利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在周二发送给投资者的报告中写道,由于中国市场不再是增长引擎,福特 汽车 的全球收入预计将下降5%,而该公司需要再裁减2.3万名员工,也就是总计裁员3万,才能弥补这一下降。

“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 戴姆勒公司即将离任的首席执行官 Dieter Zetsche 也在周三警告称,“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行业剧变,大规模的成本削减还在进行之中。”

美银美林分析师John Murphy更是表示, 汽车 行业如今正面临着一场十分严重衰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车市“寒冬”凛冽的确不假,但车企对业务作出战略调整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汽车 产业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大变革。

尤其是电动 汽车 、自动驾驶等新一代尖端技术的出现,不仅“吸取”着各大车企的研发资金,也让原本财大气粗的车企巨头抱团取暖。

宝马就与梅赛德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在今年2月冰释前嫌的“牵手同行”。两家公司在德国宣布投资10亿欧元整合各自旗下的移动出行部门,双方将合资成立REACH NOW(即时出行)、CHARGE NOW(即时充电)、FREE NOW(约车服务)、PARK NOW(泊车服务)、SHARE NOW(共享服务)五家公司,将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移动服务。

(5月22日,两家公司还在微博上秀了一把“恩爱”)

今年年初,福特和大众 汽车 也共同宣布,两家公司最早将在2022年推出共同为全球市场开发的商用车车型和中型皮卡车型。双方表示,新的战略联盟旨在希望保持独特的功能和技术的车型架构方面分摊成本,从而显著提升业务规模和运营效率。

对此,《中国 汽车 报》援引北方工业大学 汽车 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指出,大众、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都在进行结构调整。产品方面,由传统燃油车向电动 汽车 的转型已经成为所有车企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还有一个趋势是出行,例如宝马与戴姆勒建立出行合资公司,而通用和福特也投资了很多出行企业:

(更多精彩 财经 资讯,请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汽车行业寒冬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汽车行业寒冬之下 胡绍航、汽车行业寒冬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