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乙类乙管”阶段防控工作重点。
我国疫情防控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报告指出,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去年12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于新阶段的防控工作方向进行了明确,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写入指导原则。
方案中提到,主要防控措施从12个方面开展,涉及老年人疫苗接种、药品及检测试剂准备、医疗资源建设投入、核酸检测策略、分级分类救治、重点人群服务、重点机构防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疫情监测应对、个人防护、信息发布宣教、中外人员往来管理等。
从今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老人、儿童、患基础病群体为重点人群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三大群体,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
老年人是新冠感染的高危群体,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是“乙类乙管”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2月23日,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介绍,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加强免疫接种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4%。
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要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与老年人、儿童相关的养老机构、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则列入新冠防控的重点机构。
根据《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养老机构内,机构工作人员每周开展2次全员核酸检测,被照护人员每周开展2次核酸或抗原检测;疫情流行期间,探视及其他需要进入机构者,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
学校内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强化个人防护、短期内实施中小学校线上教学、学前教育机构临时关停等措施。
在医疗救治方面,需长期服药的人员,不可擅自停药,做好个人防护后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药,或经医生评估后开长期处方,减少就诊次数。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对未达到重症诊断标准,但是年龄>65岁、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合并较为严重慢性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可以按重症病例管理。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