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月金融数据发布在即。在强调“靠前发力”的基调下,业内预计,1月信贷“开门红”成色或让市场眼前一亮。
近期,市场一再上调新增信贷投放预期。中金公司(601995)研报称,预计1月信贷投放规模达4.8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或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预计,1月份信贷社融料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或接近5万亿元,新增社融或维持在6万亿元以上。
年初往往是信贷投放旺季。今年1月以来,居民消费回暖、经济形势好转,以及政策层频频吹风,令市场对于开年首月信贷投放力度的期待更“旺”了。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月,居民消费逐步恢复、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经济形势转暖,市场化融资需求复苏步伐加快。同时,年初信贷工作座谈会的推动叠加早春效应,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靠前发力,将共同推动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
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事实上,票据利率作为社融信贷的重要观测“风向标”,1月初自低位水平快速反弹,已预示企业预期改善、信贷需求增长。“票据利率且1M、3M等短期品种利率已超过2022年同期水平,反映出1月以来信贷景气度较高。”温彬称。
中金公司表示,票据贴现利率2023年开年即明显上行,而2022年票据利率到1月中下旬才出现上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今年银行开年信贷投放速度快于往年。
从“开门红”的贡献力量看,受政策性金融工具带动的传统基建贷款或是主力。温彬表示,伴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继续加快落地、保交楼和优质房企贷款支持计划加码、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在政策性银行和国股银行“头雁”作用拉动下,预计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强劲,对公贷款仍为新增信贷的重要支撑,基建、制造业、地产、绿色为主要投向领域。
王一峰表示,一方面,前期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形成了配套融资,这些项目建设工期较长,授信额度批复和企业实际提款使用存在一定时间差,年初以来企业提款行为明显增多;另一方面,部分银行为稳定信贷投放,主动下沉了部分地区的城投平台准入标准,在春节前企业流动性压力较大的时期,流动资金贷款增长较多。
不过,着眼居民端,信贷需求的明显释放仍需时日。温彬表示,虽然消费相关融资的修复态势较为确定,但受楼市整体低迷、市场需求和购买力不足,以及春节期间房企推盘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影响,预计居民中长期贷款仍在低位徘徊。
信贷投放“红火”,能提振信心、激发活力。尽管1月信贷“开门红”几无悬念,但其成色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更为重要,关乎市场预期稳定、经济平稳运行。
着眼一季度,中金公司表示,由于2022年总体信贷需求偏弱,月度之间信贷波动幅度较大,预计在2023年疫情影响减弱、需求企稳的环境下,信贷投放较去年更稳健。预计一季度“开门红”能保持较强水平,实现同比多增。
中金公司还认为,预计2023年“稳增长”政策和“弱需求”的博弈仍将继续,主要是因为房地产、民间投资等领域信贷需求可能仍然偏弱,预计年中能见到信贷需求实质拐点。拐点的判断信号或来自多方面,包括:房地产市场销售和拿地情况;基建项目是否继续加码;居民消费需求恢复情况;民企投资需求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