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刚过去的2022年,理财市场航行于波澜之中:两轮股债大冲击、多项新规落地、高管密集调整、养老理财规模近千亿、多只新主题理财产品密集发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整个信用债市场最大的持有机构,过去一年银行理财经历了两轮较强赎回压力,也正式告别以往安逸的“温室”环境,走向疾风骤雨的市场。
两轮股债大冲击
2022年银行理财则分别于3月份、11月份迎来两轮“冲击波”,因股债市场的调整,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
在“破净潮”中,银行理财公司短期应对策略基本分为两种:一是以自有资金投资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二是密集推出摊余成本法估值产品,以“低波”估值来留客。
2023年债市将如何演绎,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多项新规落地
2022年,有关理财公司流动性管理、内控管理以及相关资管产品会计规范等政策纷纷落地实施。
2022年5月10日,《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正式落地实施,该文件在投资资产、认购与赎回管理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
可以展望,在产品运作方式、合理设计认购和赎回安排以及制定相应的流动性风险应对措施方面,理财公司已逐渐向公募基金看齐。
财政部下发的《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2022年7月1日起实施,对资管产品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的金融资产进行了严格限定,亦对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
2022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的《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理财与母行之间的风险隔离。
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
2022年随着各家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基本整改完毕,商业银行存续规模已降至不足5000亿元,多数设有理财公司的银行已将产品移至理财公司,这也使后者成为该类产品的市场主力,过去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野蛮生长”、高流动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整改完成后,现金管理类产品迎来新纪元。这也意味着,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后续发展将主要面临三大趋势:一是该类产品规模将随风险准备金的增加而稳健增长;二是清算规则从“T+0”调整为“T+1”,仅保留1万元上限的T+0快赎功能,收益分配也从现金分红转为红利再投资,并新设强赎费用;三是产品收益率显著缩窄,向货币基金靠拢,但在债市调整、理财净值回撤时,现金类产品将更受投资者青睐。
50张理财罚单涉案超1.5亿
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元年,理财领域的监管延续强势。一方面,2022年银保监会首次对理财公司作出处罚,3家理财公司领罚;另一方面,全年银行业涉理财业务的罚单金额创下新高,证券时报记者对银保监会官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50张涉理财业务罚单金额高达1.52亿元,释放出对银行理财领域的严监管信号。
理财公司作为首度领罚的主体,其被罚事由主要集中在实际业务的操作层面,大多数是因为违反了产品集中度要求和理财销售管理办法,以及业绩比较基准设置不规范等行为。
9家理财公司迎来新高管
资管新规正式运行首年,理财业务加速适应全面净值化转型的同时,理财公司内部人事也迎来大幅变动。
据银保监会官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少有9家理财公司迎来22位新任高管、董事或下属部门负责人,分别是上银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交银理财、平安理财、建信理财、农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变动的人选不乏董事长、总裁等关键岗位。
从人才构成来看,根据各理财公司高管履历,各银行旗下子公司干部成为理财公司高管输血的主要来源。至于各理财公司高管密集变动原因,有行业专家分析认为,近年来,理财公司进一步强化与母行的风险隔离,为避免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更多机构调整了来自于母行及关联方的人员,这也有助于保持业务决策的独立性。
多个新类型产品开始出彩
在新形势下,2022年,养老理财产品、绿色低碳类理财产品、同业存单和存款类产品开始密集发布。其中,有关个人养老金制度从顶层设计到配套细则密集落地,养老理财迎历史发展机遇。在理财产品方面,截至目前,养老理财产品数量达到51只,募集规模突破1000亿元。
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下,2022年成为绿色主题类理财产品爆发的一年。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受到投资者青睐,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开始积极布局。2022年,招银理财、交银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发行此类产品共计20只。 (刘筱攸 张艳芬 谢忠翔)
标签: